在学生眼里,古天乐太阳娱乐集团tyc493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赵柏树可谓绝对的好老师,他连续几年被评为学子心中的魅力教师。然而,这些却很难转换为现有学术规则体系中的竞争筹码,赵柏树在副教授的岗位上一待就是十七年。日前,在湖北省首次在省内高校推行的职称分类评审中,赵柏树终于转正,获评为教学为主型教授。(2月9日《中国青年报》)
十七年,有太多让人感慨的东西。再联想到此前四川大学教师周鼎的那篇《自白书》,关于教学和科研孰轻孰重的老问题再一次成为新话题。而这又不得不从当前的游戏规则说开来。说到底,教授是稀缺的,在抵达教授的道路上,不问情怀与价值,分配的过程更关注的是数量和指标。
那么,在分配过程中,哪些东西可以量化,尤其是可以进入一种比较的数字体系中,所有的答案无疑汇聚于两个字——科研。要知道,科学理性是我们时代的话语母题,现实生活不可阻挡地进入了一场指标化的解读体系中。在科学理性所铺设的认知逻辑中,教授同样也不能逃脱这套认定体系。都说教学和科研是大学的两驾马车,然而目前看来,教学被无情地推向远处,科研是自留地,教学成了公家田。赵柏树的悲剧也恰恰源自这里,得到了学生的普遍好评,但却换不来学术规则的权威认定。他只不过是整个大学评价体系备受诟病的微妙注释而已。
其实,现有的评价体系并非完全无视教学。精品课程、教学成果奖等教学类荣誉也是极具分量的职称指标。然而吊诡的是,当前的规则正在生产着这样一个悖论:要申报高级别的教学类荣誉,必须是教授身份,教学好的教师连申报资格都没有。何以指望教学类荣誉为职称晋升增添砝码?赵柏树十七年没有晋升教授,按照学生的评价,他似乎有能力冲击国家级的精品课程或教学成果奖,但副教授职称多少会成为一道坎。湖北省推出教学型教授这一新的职称评价体系,似乎有效回应了此前因一篇《自白书》而引发热议的周鼎之惑,也正是在新的职称分类评审中,当了十七年副教授的赵柏树,终于转正成为一名教学为主型教授。
要给那些安心教学的教师一个盛大的名分,其实要回应的是一个大教学的问题,也就是如何解放教学的想象力。其实,教学并非一个模糊的概念,完全可以凝练出一整套评价体系。除了最常见的学生评教和专家打分,首先应该让各类教学荣誉的评价体系回到纯粹的教学上来,尤其是在教学类荣誉的评选中适当地降低职称门槛,并且尽量拿掉一些无关的学术附带条件。
在西方许多大学中,职称评定规则绝非铁板一块,往往跟学校的功能定位有关。研究型大学注重科研,而教学型大学则看重的是教师的教学效果,这意味着来自学生的课堂评价显得尤为关键。中国的职称评定无视学校的功能定位,重点大学和职业技校的教师被纳入到统一的竞争平台上,其结果不言而喻。
其实,虽然说教学型教授的出台是一种制度创新,但还是不得不说,教学和科研本来就是一种事物。一方面,最前沿的学术思想如果不能以一种有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那学术传承的公共性也便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如果课堂上传递的依旧是那些一成不变的知识,未能和学术前沿对接,那就无法给创新性人才培养一个完整的承诺。
从这个意义上讲,重提教学型教授,其实有着更深远的意义。教学不单单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行为,更应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就是解决教学的想象力问题。后者如何评价?这便需要调整或修订现有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诸如挑战杯等以项目为驱动的实践成果可以视为教学效果的有效评价指标,这无疑为教学型教授提出了更恰当的要求。换言之,教授需要的绝非一门课程、一本教材背后的感人场景,而是对知识传承背后的教学想象力的完整回应。
原文链接及转载情况: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5-02/13/content_430756.htm?div=-1
人民网:http://edu.people.com.cn/n/2015/0213/c1053-26560959.html
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2/13/c_127492563.htm
腾讯网:http://edu.qq.com/a/20150213/0161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