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天乐太阳娱乐集团tyc493历史文化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1931年建校之初的历史科。作为学校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经过多年积淀,历史文化学院已经形成了若干富有特色的研究中心和学术团队,取得了一批高水平且有显示度的科研成果。近些年来,学院在秉承历史学科传统基础上,注重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服务。学院一以贯之的学术传统是什么?其具有哪些特色学科?对未来规划有怎样的构想?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古天乐太阳娱乐集团tyc493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王扬。
注重打造特色学科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能否谈谈学院特色学科的发展建设情况?
王扬:历史文化学院现有历史学、档案学、国际文化交流3个本科专业,其中历史学的学科历史最为悠久。发展至今,已经在中国文化史、社会史、经济史、明清思想史、楚文化史、拉丁美洲研究、湖北区域社会文化、世界古代史、国际关系史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在这些研究领域中,尤以专门史研究最具特色,现已成为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点。
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专门史学科以文化史的宏观研究为重心,出版了建国后第一部《中华文化史》,蜚声海内外。90年代中期至本世纪初,专门史学科又立足于文化史研究的深厚基础,向社会历史研究领域拓展,出版了《中国社会史论》,并获得学界同仁继往开来的评价。新世纪以来,专门史学科回应湖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将研究重心转向湖北社会文化研究,出版了被誉为湖北文化史研究开山之作的《湖北文化史》,并以当代湖北社会文化为研究重心,展开大规模社会调研,取得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成果。
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档案学,亦是我院的一个特色学科。其培养目标是培养既精通现代文件与档案管理,又能掌握图书、情报等信息资源的管理技能,同时还可以胜任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图书情报管理、信息管理以及办公室文秘工作的高级实用型复合人才。基于这一培养目标,该学科以大档案思维为指导思想,在管理学科的框架下,强调档案与信息的思维、计算与技术的思维,将档案、信息、管理三者进行思维融合,并特别注重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经过多年发展,档案学科已经形成了企业档案与知识管理、档案现代化管理、档案文化、档案学基础理论与实践、竞争情报与信息安全等特色研究方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档案专业覃兆刿教授创建的国内唯一的企业档案与知识管理研究中心,整合了国内相关学术资源,进一步明确了为企业档案建设服务的方向。受到国家档案局和中国档案学会的高度肯定,并被中国档案报和本地多家媒体所关注。由王艳明教授主持完成的城市勘测电子档案管理方法研究项目获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
注重特色学科发展已经成为我院的一个学术传统。为了将这一学术传统继续发扬光大,我们还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兴趣,组成学术研究团队。目前,我院已初步形成了以湖北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和企业档案与知识管理研究中心为龙头,包括荆楚文化研究中心、女性文化研究中心、湖北城乡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古典文明研究中心、国际关系史研究中心和拉丁美洲研究中心在内的学术研究团队。我们会将这一学科建设理念一直贯彻下去,不断提升我院的学术科研影响力。
优良的学术团队助推学科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报》:这些特色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学院教师的共同努力。您能否就这方面内容做些详细介绍?
王扬:的确,我们学院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与全院教师多年来踏实严谨的科研态度、锐意创新的学术思维、宏阔且独特的研究视阈有着密切关系。
比如专门史的学科带头人周积明教授,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从事文化史研究。他和冯天瑜先生合著的《中国古文化的奥秘》被誉为新时期文化史研究的报春花;而《中华文化史》至今在学界依然极具影响,被国内大多高校作为文化史课程教材。
此外,周教授在清代学术文化史研究方面也颇有心得。由他所著的《文化视野下的四库全书总目》,于传统四库学中独辟蹊径,开创《四库全书总目》的文化史研究一路,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迄今为止,这部著作仍然是四库学的重要论著之一,凡研究《四库全书总目》思想内涵、文化价值者,都无法绕过这部著作。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他又以《四库全书总目》研究为突破口,在清代新义理学研究方面提出了新的创建。这些研究进一步从理论上概括和深化了乾嘉新义理学的概念和内涵,拓展了乾嘉新义理学的观察视角和研究范围。
正是在冯天瑜、周积明、何晓明、郭莹等这样一批知名学者的带领下,我院的历史学科不断凝练研究方向,形成清代学术文化史研究、近代思想文化研究、湖北当代社会文化研究三大研究重心。学院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及其它课题数十项;出版和发表了《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化史研究》、《震荡与冲突——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思潮和社会》、《晚清反传统思潮论纲》、《南社与中国近代文化变迁》、《文化分区与湖北文化》、《试论湖北文化的交融性》等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著。在国内重要报刊以及日本、台湾等地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两百余篇,其中50多篇被《新华文摘》等国内重要刊物及海外报刊转载;各类成果十数次获国家级、省市级社科优秀成果奖、图书奖。学科主要成员曾多次赴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以及台湾、香港、澳门等地,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
学院现在共有教职工50人,专任教师44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9人,拥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层次1人。学院会继续加强对外联系,创造条件与国内外的知名大学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人才,优化学术研究团队,促使我院科研成果的数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学术研究回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中国社会科学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学术研究不仅要注重提升理论水平,还应当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您能否就这方面谈些体会?
王扬:关注现实、重视应用一直是学院指导学科建设和发展的理念。
成立于2004年9月的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就是以当代湖北社会文化为研究主题,围绕湖北省情积极开展实地调查研究。该中心成立以后,由郭莹教授挂帅并主持完成了《鄂南地区基督教、天主教传播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我国鄂南地区基督教、天主教传播发展情况调研》、《鄂西、鄂北地区农村秘密教会传播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寻找新农村建设的抓手——谷城县堰河村以生态文化带动新农村建设的启示》及建国六十年民众满意度调研等一系列成果,先后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前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副省长刘友凡同志的批示。 这些成果还先后刊发在《中国社会科学内刊》、省委宣传部主办的《成果要报》、中宣部舆情信息局主办的《舆情分析报告》等主要刊物上,产生了重要社会效益和广泛影响。郭莹教授也因此被中宣部聘请为舆情教授。
学院的档案系也高度重视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实践。之前我提到的覃兆刿教授率领着他的学术团队,在关注企业档案与知识管理的同时,深入建设施工企业进行档案管理实地调研,开展有关城市建设档案的文献编研、城建档案知识化管理创新、城市区域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等项目的研究。他还多次应邀为湖北省及武汉市住建系统档案馆长和专业人士作专题讲座,并组织教师团队为武汉市城建档案管理专业人士提供系列培训。
今后,学院不仅要继续发扬严谨求实研究风格,还要进一步加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争取做到学术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者兼顾,努力为地方经济发展及社会文化建设服务。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能不能言简意赅地总结一下学院的学术传统?
王扬:立足前沿,严谨求实;突出特色,锐意创新;关注现实,重视应用。我们会坚定地将这些学术传统贯彻下去,促使学院未来发展更上一层楼。
详情请看:http://www.csstoday.net/Item/34143.aspx